影视剧表现邓小平:演出“精气神儿”
8月22日,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日子,有关纪念活动纷纷举办,这其中就包含最近热播的电视剧《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》。邓林充分一定拍摄这部电视剧的意义,“宣传邓小平不是为了宣传他个人,而是国家的事情,目的是为了祖国和人民。前期中央文献研究室做了不少工作,大家作为家属应责无旁贷支持。”
邓林是如此说,也是如此做的。她听闻剧中邓小平的饰演者马少骅拍戏累病了,又有点高血压,便用天麻卧鸡蛋给马少骅送来。这个细节得到马少骅证实,他告诉记者,那是邓大姐亲自端到他手上的,“大家拍戏她也不干预,就一直远远看着。我目前还保留着大姐给我的纸条不舍得丢。”
为了力求精准还原一个真实的邓小平,剧组常常去邓家请教一些邓小平日常的细节。邓林说,有时会问邓小平这个时期穿什么衣服,什么时间该有哪些笑容,对儿子、孙子怎么样,平常如何需要孩子们,而家属们便一一提供,有时也会有修改建议。
“大家把真实的场景和当时的环境提供给,但爸爸到底想什么则要靠演员对其精神世界的理解,知道他面部表情是微笑还是大笑。这类伴随不同历史场景会有不同变化,演员好坏就看这一点做得怎么样。”邓林表示,“要表现邓小平,把精气神儿演出来就对了。”
点赞主演演技:对人物表现拿捏非常准确
伴随电视剧的热播,曾有观众提出,日常的邓小平是个不太爱说话的人,但剧中讲话戏份比较多。邓林表示,家属们对此并无异议,“要不说话那戏还如何演呢?”
邓林总结,这部电视剧遵从了一个很好的原则,即“大事不虚,小事不拘”。她讲解道,有关重大历史事件的表述全部是真实的,而日常的事情可以“编”,“如此演员才有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与演技的机会。”
“譬如我母亲是个很和善的人,我感觉这点萨日娜很好,人家绝不抢镜头,该出来才出来,如果把邓小平的戏夺了可不可以。”玩笑过后,邓林郑重地表示萨日娜和马少骅都演得很好,“拿捏得非常准确。”
“萨日娜演我母亲也挺像。一个是我爹,一个是我妈,真好。”说着,邓林拉着一同出席活动的萨日娜与马少骅的手笑着调侃。
爸爸的愿望:叫人民幸福、国家强盛
电视剧的热播第三引起民众对邓小平的关注,好奇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日常怎么样与孩子相处。邓林回忆,爸爸不是那种特别认真、非要子女怎么样怎么样的,“爸爸过去把孩子们招呼到一块说过道理。他提出,你们应该对国家有贡献,没大出息,也要有中出息和小出息。就是平时非常普通的一些语言,让大家收获颇丰。”
子女们一直遵从着邓小平的教育。身为长女,邓林一生中受爸爸的影响非常大。她表示,作为中国公民、作为邓小平的女儿非常骄傲,“虽然我目前七十多了,但我父亲七十五岁才搞改革开放,大家要继续努力、继续生活,看着大家祖国的光明将来。”
邓小平过世已有近二十年,邓林感慨地说,爸爸留下的最宝贵精神财富就是要让老百姓富裕,大伙生活快乐,国家强盛,并且具体体目前推行过程中。邓林觉得,爸爸从参加革命起,包含去法国勤工俭学,都抱着这个愿望,一直不渝坚持到最后。
“不管他采取什么政策,无论是在打仗还是和平环境,爸爸一直就一个理想:要让中华复兴,这个理想大家要一直坚持下去”,邓林坚定地表示。